• 關於我們
  • 認識氣喘
  • 認識肺阻塞
  • 理事長的話
  • 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檢測
  • 健康促進站
  • 治療最前線
  • 健康圖輯隊
  • 名醫講堂
  • 吸入器指南
  • 好書搶先看
  • 用LINE傳送
  • 關於我們
  • 認識氣喘
    • 什麼是氣喘?
    • 氣喘的原因
    • 氣喘常見的症狀
    • 氣喘如何診斷?
    • 氣喘如何治療?
  • 認識肺阻塞
    • 什麼是肺阻塞
    • 肺阻塞常見的症狀
    • 肺阻塞診斷
    • 肺阻塞治療
  • 理事長的話
  • 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檢測
  • 健康促進站
    • 關於氣喘
    • 關於肺阻塞
    • 戒菸專線服務中心
    • 戒菸治療管理中心
    • 戒菸服務專區
    • 健康九九
  • 治療最前線
    • 關於氣喘
    • 關於肺阻塞
  • 健康圖輯隊
    • 關於氣喘
    • 關於肺阻塞
  • 名醫講堂
    • 關於氣喘
    • 關於肺阻塞
  • 吸入器指南
  • 好書搶先看
  • 活動專區
    • 肺阻塞抽大獎活動
    • 遠離肺阻塞.自在深呼吸 記者會結案報告
    • 2017《好書相送》活動
    • 2016世界COPD日臺灣全紀錄
    • 氣喘自我檢測
    • 肺阻塞自我檢測
    • COPD命名大賽-台灣頭一拜
    • 2016年台灣世界氣喘日宣導活動
  • 氣喘及肺阻塞電子報
  • 影音專區
    • 關於氣喘
    • 關於肺阻塞
  • 治療最前線
    • 關於氣喘
    • 關於肺阻塞

穩定期COPD的監測與追蹤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胸腔內科 許超群醫師

例行性追蹤對於 COPD 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穩定期COPD病人應定期監測病人的症狀、肺功能、急性發作病史,並依監測結果做治療策略上的調整。追蹤時亦應定期評估病人對藥物或非藥物治療的順從性、療效及併發症,以及常見於COPD病人之各類共病症。




即使得到最好的照護,COPD 病人的肺功能仍會隨著時間進展而變壞。應持續監測病人之臨床症狀、肺功能,以決定何時調整治療策略,同時亦應監測疾病和治療可能產生的併發症。

為了適度調整疾病進程時的治療方案,每次追蹤訪談皆應與病人討論其最近的治療方法。各治療項目的劑量、病人的遵囑性、吸入器使用技巧、症狀是否受到控制以及副作用等皆須監測。修改治療方案時須特別留意不要有無謂的多重用藥。

評估急性惡化的頻率、嚴重性以及可能成因。應注意病人是否有痰量增加、急劇呼吸困難以及膿痰產生等現象。對於計畫外醫療就診、電話求助、以及使用緊急照護設施的特別調查是相當重要的。急性惡化的嚴重度可藉由對支氣管擴張劑及類固醇的需求增加以及需要抗生素治療來加以評估。住院事件需記錄下來,包括在哪家醫院、住院多久、是否住院至加護病房接受重症照護、或使用呼吸器治療。



     共病症在COPD 十分常見,會加重COPD 造成的失能,並使得治療上更加困難複雜。針對特定共病症提供治療建議的整合治療指引尚未完成之前,臨床上應著重確定出個別病人的共病症,再依治療方針給予恰當處置。目前建議應監測的共病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房纖維震顫)、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骨質疏鬆、焦慮與憂鬱、感染症、肺癌及支氣管擴張症等。

整體而言,COPD病人追蹤評估之頻率和項目視其疾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建議如下表(參考NICE Guideline修訂)。

 

  GOLD 1-3  GOLD 4
評估頻率 至少每年一次  至少每半年一次
臨床評估
  • 吸菸情形及戒菸意願
  • 症狀控制是否良好:喘、運動耐受度、急性發作風險
  • 併發症和共病症
  • 吸入型藥物之使用技巧
  • 藥物遵囑性
  • 藥物副作用
  • 營養狀態評估
  • 是否需肺部復健 
  • 吸菸情形及戒菸意願
  • 症狀控制是否良好:喘、運動耐受度、急性發作風險
  • 併發症和共病症
  • 吸入型藥物之使用技巧
  • 藥物遵囑性
  • 藥物副作用
  • 營養狀態評估
  • 是否需肺部復健
  • 是否需氧氣治療
  • 是否需其他的介入性治療(如非侵襲性呼吸器使用)
測量 
  • 肺功能 (FEV1 及FVC)
  • 身體質量指數(BMI)
  • 症狀嚴重度量表(mMRC 或CAT)
  • 肺功能 (測FEV1 and FVC)
  • 身體質量指數(BMI)
  • 症狀嚴重度量表(mMRC 或CAT)
  • 血氣飽和度(SpO2)

       



雖然目前己有許多藥物能改善COPD病人之症狀及生活品質,但病人的肺功能仍會隨著時間持續惡化,甚至演變至慢性呼吸衰竭,必須依賴呼吸器才能維生,此時病人應思考並決定自己是否要接受這樣的處置。台灣目前法律容許並保障病人本人或最近親屬可決定當病人發生呼吸衰竭時不插管使用呼吸器,或在使用呼吸器一段時間後決定撤除呼吸器。末期COPD 病人的緩和及安寧照護可以由身、心、靈各層面提供病人及家屬的整體照護。病人若能在深思熟慮下預立醫療指示,可免除臨終前接受無效益且可能帶來痛苦的醫療處置,得以善終(1,2)。

COPD緩和及安寧療護諮詢介入的八個時機如下:

文章瀏覽人數:755
本網站由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委員共同編著 
著作權政策:所有資料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影音檔及投影片等之著作權仍屬於原講者,未經原講者同意不得引用或轉載。 Copyright by TSPCCM 2016.
| 什麼是氣喘? || 氣喘的原因 || 氣喘常見的症狀 || 氣喘如何診斷? || 氣喘如何治療? |
| 什麼是肺阻塞 | | 肺阻塞診斷 | | 肺阻塞治療 | | 肺阻塞常見的症狀 |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
| 關於我們 |
| 理事長的話 |
| 著作權聲明 |
| 隱私權聲明 |
| 聯絡我們 |
自在呼吸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