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認識氣喘
  • 認識肺阻塞
  • 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檢測
  • 用LINE傳送
  • 關於我們
  • 認識氣喘
    • 什麼是氣喘?
    • 氣喘的原因
    • 氣喘常見的症狀
    • 氣喘如何診斷?
    • 氣喘如何治療?
  • 認識肺阻塞
    • 什麼是肺阻塞
    • 肺阻塞常見的症狀
    • 肺阻塞診斷
    • 肺阻塞治療
  • 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檢測
  • 認識胸腔疾病
    • 認識氣喘
    • 認識肺阻塞
    • 菜瓜布肺

氣喘如何診斷?

 具多樣性呼吸道症狀的病史:如喘鳴、呼吸困難、胸悶及咳嗽,而且症狀會隨時間及暴露於各種誘發因子出現程度不一的變化。

確認有呼氣氣流受阻:可由下列檢查加以證實

     肺功能測試:病人的第一秒呼氣量會降低
     支氣管擴張劑可逆性檢測:病人接受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後第一秒呼氣量增加>12%且>200ml。
     尖峰呼氣流量:每日尖峰呼氣流量變異度>10%。
     抗發炎藥物治療測試:經四週抗發炎藥物治療後,第一秒呼氣量增加> 12%且>200ml。
     運動激發測試:運動後第一秒呼氣量降低>10%且>200ml。
     支氣管激發測試:吸入一定量的支氣管刺激劑後第一秒呼氣量減少>20%。 


 

過去常以嚴重度分類氣喘病人,如輕度間歇型、輕度持續型、中度持續型和重度持續型等四類。由於氣喘的嚴重度有可能因接受治療後而改變,因此,以現階段氣喘控制的好壞來區分病人,較有意義。

 

成人或五歲以上兒童氣喘控制之狀況
一、評估目前氣喘控制情形(最好依過去四周以上之情況評估)
指  標 控制良好
(下列項目需全數達到)
部份控制
(任一週中有任何一項出現)
控制不佳
日間症狀 沒有
(每週兩次或兩次以下)
每週超過兩次 在任何一週中出現左列部份控制中三項(含)以上
日常活動的限制 沒有 有
夜間症狀或醒來 沒有 有
需要用緩解型藥物 沒有
(每週兩次或兩次以下)
每週超過兩次
肺功能
尖峰呼氣流(PEF)或第一秒呼氣量(FEV1)
正常 <80%預測值或個人最佳值

二、評估將來之危險

(急性惡化、不穩定性、肺功能急速下降、藥物副作用等。)會增加未來出現不良事件之危險機率包括:氣喘控制不佳、過去一年常常發生急性惡化*、曾因氣喘急性惡化住進加護病房、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低、吸菸、目前使用高劑量藥物。

★只要發生急性惡化,都要再評估目前的維持治療用藥是否適當。
氣喘控制測驗(Asthma Control Test, ACT)為氣喘治療指南中,認同的評估氣喘工具。

 

表二、 五歲(含)以下兒童氣喘控制之狀況
一、評估目前氣喘控制情形(最好依過去四周以上之情況評估)
指  標 控制良好
(下列項目需全數達到)
部份控制
(任一週中有任何一項出現)
控制不佳
日間症狀(喘鳴、咳嗽、呼吸困難) 沒有
(每週兩次或兩次以下,很短暫且用速效擴張劑可很快緩解)
每週超過兩次 
(很短暫且用速效擴張劑可很快緩解)
在任何一週中出現左列部份控制中三項(含)以上
日常活動的限制 沒有
(兒童很活躍地玩耍和跑跳不會引發症狀)
有
(在運動、劇烈玩耍和大笑時會咳嗽、喘鳴或呼吸困難)
夜間症狀或醒來 沒有
(睡眠中不會咳嗽)
有
(睡眠中會咳嗽,或咳嗽醒來,有喘鳴或呼吸困難)
需要用緩解型藥物 每週兩次或兩次以下 每週超過兩次

★任何急性惡化都需要就目前的維持治療重新評估。這些幼兒仍然可能會在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時出現急性惡化。

 

文章瀏覽人數:26777
本網站由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委員共同編著 
著作權政策:所有資料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影音檔及投影片等之著作權仍屬於原講者,未經原講者同意不得引用或轉載。 Copyright by TSPCCM 2016.
| 什麼是氣喘? || 氣喘的原因 || 氣喘常見的症狀 || 氣喘如何診斷? || 氣喘如何治療? |
| 什麼是肺阻塞 | | 肺阻塞診斷 | | 肺阻塞治療 | | 肺阻塞常見的症狀 |
| 關於菜瓜布肺 | | 菜瓜布肺治療 | | 菜瓜布肺照護 |
|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 |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 |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
| 關於我們 |

| 著作權聲明 |
| 隱私權聲明 |
| 聯絡我們 |
自在呼吸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