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認識氣喘
  • 認識肺阻塞
  • 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檢測
  • 用LINE傳送
  • 關於我們
  • 認識氣喘
    • 什麼是氣喘?
    • 氣喘的原因
    • 氣喘常見的症狀
    • 氣喘如何診斷?
    • 氣喘如何治療?
  • 認識肺阻塞
    • 什麼是肺阻塞
    • 肺阻塞常見的症狀
    • 肺阻塞診斷
    • 肺阻塞治療
  • 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檢測
  • 治療最前線
    • 關於氣喘
    • 關於肺阻塞

反映實際醫療操作之研究:自LAMA或LABA/ICS直接轉換為IND/GLY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9 Jan 18;14:249-260.

POWER研究進一步強化IND/GLY治療針對持續症狀之中重度COPD病患,勝過LAMA單一療法或SFC的優越性

根據2017年版GOLD診療指引,當既有單一療法無法改善COPD症狀時,可考慮升階至長效型雙重支氣管擴張劑(duobronchodilator)。以LABA/LAMA雙重支氣管擴張劑進行維持治療已成為大多數具症狀COPD病患之最佳治療方式,特別是針對低惡化風險以及未有重疊氣喘-COPD病患。POWER前瞻性研究評估自LAMA (tiotropium) 或LABA/ICS (salmeterol/fluticasone, SFC)維持治療(maintenance therapy)轉換至LABA/LAMA (indacaterol/glycopyrronium, IND/GLY) , 而無廓清期(washout period)之真實世界療效。

此研究旨在補充過往之 randomized control stusy RCT試驗所欠缺的關於在實務臨床操作下,通常是逕行改變吸入藥物種類,而未考量藥物研究重視之 washout period。在此前瞻性、多中心、介入型研究中,將原本每天使用一次tiotropium 18 µg 或是每日兩次 SFC (任一種劑量)治療但仍有症狀之中重度COPD病患逕行,轉換為每天一次IND/GLY 110/50 µg,治療16週。療效評估為由基線起計的trough FEV1改變量、呼吸困難指數(transition dyspnea index, TDI)總分以及COPD評估測試(COPD assessment test, CAT)分數。

IND/GLY相較於LAMA 或 LABA/ICS 其 FEV1, TDI, 及 CAT 均較轉換前改善

在轉換為IND/GLY後第16週,trough FEV1改善至平均175 mL;自tiotropium轉換之病人增加176 mL (95% CI: 135-217),而自SFC轉換之病人增加172 mL (95% CI: 85-258)(圖)。大多數病患之trough FEV1在轉換為IND/GLY後達到最小臨床重要差異100 mL。於第16週尚可觀察到平均TDI總分(Δ=2.5)以及CAT分數(Δ=-6.5)之顯著改善(皆P<0.0001)。病患對IND/GLY耐受性良好,未觀察到有安全性問題。

POWER研究的主要目標已達成,顯示直接轉換至IND/GLY之中重度COPD病患在trough FEV1的改善。直接轉換為IND/GLY於臨床實務是安全的,且可改善肺功能與病患相關評估指標。此結果支持轉換為使用雙重支氣管擴張劑,是治療低風險但使用LAMA或LABA/ICS仍有症狀的中重度病人的合宜策略。

 

圖:自tiotropium或SFC轉換至IND/GLY,基線至第16週的變化。A) Trough FEV1,B) TDI總分與C) CAT分數

 

 

文章瀏覽人數:2701
本網站由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委員共同編著 
著作權政策:所有資料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影音檔及投影片等之著作權仍屬於原講者,未經原講者同意不得引用或轉載。 Copyright by TSPCCM 2016.
| 什麼是氣喘? || 氣喘的原因 || 氣喘常見的症狀 || 氣喘如何診斷? || 氣喘如何治療? |
| 什麼是肺阻塞 | | 肺阻塞診斷 | | 肺阻塞治療 | | 肺阻塞常見的症狀 |
| 關於菜瓜布肺 | | 菜瓜布肺治療 | | 菜瓜布肺照護 |
|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 |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 |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
| 關於我們 |

| 著作權聲明 |
| 隱私權聲明 |
| 聯絡我們 |
自在呼吸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