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vice for NEXT generation 新世代的吸入型藥物
若要有效治療呼吸道疾病,吸入藥物的正確使用技巧不容忽視
氣喘及肺阻塞患者使用吸入器方法錯誤是影響疾病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獻指出,吸入藥物使用不當造成急救藥物使用率、急診就醫次數及氣喘惡化率升高。1
一項研究收錄了144 篇報告共54,354 名受試者,觀察其使用吸入劑的技巧。顯示僅有31%的病患能正確操作吸入劑。使用壓力型定量吸入劑(Pressurized metered‐dose inhaler, pMDI)時常見的錯誤包括手口不協調、吸入時的速度和吸氣深度的控制不當以及吸藥後未閉氣。而使用乾粉吸入劑(Dry powder inhaler,DPI)時常見的錯誤為不正確的上藥準備,吸藥前未吐氣,以及吸藥後未閉氣。若病患使用不正確,則無法吸到完整藥物劑量,因而降低疾病治療的療效。2
多重給藥回饋—新型DPI致力確保病患用藥的簡易與正確性3
為克服臨床上病患使用吸入劑的常見錯誤,一種重新設計的吸入器(NEXThaler)即將上市,只需簡易操作的三步驟:1)打開外蓋、2)吸入藥物、3)關閉外蓋,預期能大幅提升患者使用吸入劑的正確性。同時,NEXThaler 吸入器提供三種給藥回饋系統,能更加確保病人完整的吸入治療劑量。當病患吸氣流速達35 L/min 時,才會啟動給藥機制(Breath‐actuated mechanism , BAM),並聽到咔噠(Click)的一聲,代表病患正確吸入藥物。若未正確吸入藥物,劑量保護蓋的設計能隔絕藥物與空氣接觸,使藥物不被釋出和浪費。劑量窗格僅在病患吸入完整治療劑量、並關閉外蓋後才會減少計數。最後,超微粒藥物以乳糖作為載體,病患吸入藥物時會嘗到些微甜味。上述三種給藥回饋系統預期可幫助病患及醫療人員確認病患使用吸入劑的正確性與服藥依順性。
超微粒藥物的設計與釋放—增加病患肺部沉積率4
當病患吸氣流速達35L/min 啟動給藥機制後,藥物會在0.35 秒內從劑量格中完全進入旋風槽(Cyclone chamber),撞擊管壁使超微粒(Extra‐fine)藥物與乳糖載體分離(de‐aggregation)。2018 年Gamma‐Scintigraphy 的研究證實BDP/FF 經NEXThaler 吸入劑遞送藥物後,在氣喘、肺阻塞及健康受試者中平均可達55%的肺部沉積率(emitted dose, 遞送劑量),其中沉積於大呼吸道及小呼吸道的比例分別為2/3 及1/3,被病患呼出體外的比例僅為整體之1–3%。(如Figure 1)